最近,上海社保领域迎来一则重磅好消息!
综合保险参保人员如今终于能够通过补缴的方式,正式纳入职工社保体系,退休保障实现全面升级。
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给众多参保人员吃下了一颗 “定心丸”。那么,具体该如何纳入职工社保?社保工龄又要怎么计算呢?
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读。
背景
很多 70 后、80 后来沪务工人员,对上海综合保险并不陌生。它创立于 2002 年 9 月,是上海首创的一项制度,让非沪籍外来务工人员能享受工伤、医疗和老年补贴。起初,覆盖对象为非沪籍外来务工人员(不含家政服务、农业劳动等灵活就业人员)。
保障内容包括:工伤时一次性赔付;住院费用报销 80%,起付线是社平工资的 10%;缴费满 1 年发 1 份约社平工资 60% 的老年补贴,最多 3 份。
2005 年,政策调整,将家政与农业从业人员纳入,老年补贴按实际缴费基数计算,补贴水平提升。2011 年 7 月《社会保险法》施行,要求社保制度统一,上海停增综合保险参保,原参保者逐步转入城镇职工社保体系。
2002 至 2011 年 6 月,约 400 万非沪籍来沪务工者缴纳过人才引进,因其费用低,为企业节省成本,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如今这批人临近退休,问题凸显,综合保险属商业保险,缴费年限不计入社保工龄,致使退休养老金低,部分人因年限不足无法退休。
适用人群需满足:男性年满 60 周岁、女性年满 50 周岁,且未领取任何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如城乡居民养老金等),同时是上海综合保险参保人员,持有 “老年补贴凭证” 。
此政策遵循自愿原则,可选择一次性兑现老年补贴,或全额用于补缴职工养老保险,二选一。
政策关键点
一、全额转入
当外来务工人员达到退休年龄,可将其在综合保险中积累的老年补贴全额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这一举措,直接为参保人员增加了养老金储备,让他们在退休后能有更充足的资金保障晚年生活。
1.已退休人员
对于已经退休但尚未兑现老年补贴的人士,可以选择将未兑现的老年补贴按照新规定转入社保,并重新计算养老金。而已经领取过老年补贴的人员,若愿意重新纳入新系统,只要退还已领金额即可办理相关手续,重新核算养老金后,从办理完成的次月起按新待遇执行。
2.未退休人员
如果综合保险转社保后,累计缴费年限不够最低退休要求(通常为 15 年 – 20 年,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并且需要在上海退休的话,可以在达到退休年龄时选择一次性补缴不足的社保年限。
但要注意,补缴年限以及综合保险折算年限的合计不允许超过 3 年。一次性补缴的基数按照补缴时本市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 60% 确定。这种 “差几年补几年” 的灵活政策,既保障了参保人员的权益,又守住了制度底线。
二、年限折算
根据政策,综合保险缴费年限将按照一定比例转换为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具体而言,每缴费 1 年的综合保险,将折算为 0.2333 年的社保缴费年限。例如,在浦东某电子厂工作了 6 年的李师傅,原本的综合保险缴费年限折算后,相当于多了 1.4 年的社保缴费记录。别小看这 1.4 年,它直接关系到李师傅退休后每月能多领多少养老金,对提升退休待遇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
办理渠道与注意事项
此次综合保险转职工社保,遵循自愿原则。参保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是否将综合保险纳入职工社保体系。上海市社保局已贴心开通线上线下双通道办理相关业务,参保人员可通过官网或者前往各区服务大厅进行办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转换申请需在退休前 3 个月提交,大家一定要注意时间节点,避免错过这一提升退休保障的好机会。
临近退休者,建议优先补缴,4 月 21 日前完成测算,早补早受益;中年务工者,可考取职业资格证(如电工证、育婴师证。具体可对接老师~),争取企业 “急需人才” 认定,缩短社保并轨周期。也可拨打 12333 社保热线,或在工作日17:00 前前往各区社保中心咨询 。
上海此次综保转社保补缴政策,惠及早年外来务工群体。是 “迟到的福利”,是对参保人员多年付出的有力回馈,为他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一份稳稳的保障。
如果你身边有符合条件的亲友,不妨将这个好消息转告给他们,让更多人受益于这项惠民政策。
政策窗口期截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建议尽快规划,逾期特批,流程更复杂。若在办理过程中有任何疑问,也可随时关注上海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的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版权声明
08-29
03-22
09-14
09-26
05-09
01-18
12-24